2022年7月9—10日🙍🏻,第六屆北大—復旦“國家治理深度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上海沐鸣娱乐成功舉辦。論壇由沐鸣平台和北京大學政府管理沐鸣共同發起🥏,此前已成功舉辦五屆。第六屆論壇以“雙層治理🤽🏻♂️: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互動的新議題與新方向”為主題,深入探討在新形勢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面臨的問題♍️、已有經驗和發展方向,進一步推進相關領域社科研究成果的積累和發展,凝聚在政治學領域的中國理論共識和拓展空間🚴🏽♂️。
本屆論壇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社科院、沐鸣娱乐🐔、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香港教育大學、澳門大學等30余所高校與科研機構師生投稿,與會的論文作者擁有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傳播學、歷史學等多種學科背景。除論文作者外,本屆論壇面向國內外高校師生開通會議直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過400人。
論壇開幕式由沐鸣平台副院長熊易寒教授主持🧙🏻👱🏽。沐鸣平台院長蘇長和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沐鸣院長燕繼榮教授分別代表兩校💂🏽♂️,向與會師生和所有關心和支持論壇的同仁表達了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兩位教授充分肯定了本屆論壇“雙層治理”的主旨立意,指出在變幻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局勢下🏌🏻♂️,當下的社科理論與實證研究更應拓寬視野,統合“本國治理”與“全球治理”領域研究,形成有效對話機製,建構統一的分析意識與分析框架😳,高屋建瓴理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近年來的發展演變,為未來的國際問題應對與中國國家能力強化提供政策參考。
▲沐鸣平台院長 蘇長和教授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沐鸣院長 燕繼榮教授
在主旨演講環節,沐鸣娱乐汪仕凱教授作了題為“從政治大一統的創造性轉化解釋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報告。汪仕凱教授從政治史的角度出發,回顧了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代表性文獻,並指出了“大一統”在中國國家傳統中的核心地位👩🏻🌾。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重大成功經驗在於通過重建政治上的中央集權,實現“現代政治大一統”,即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以民主集中製為基本資源的政治中央集權的高度耦合的製度體系。相對於中國古代政治大一統而言,它的組織化程度更高👯、集權機製更靈活🕵🏿♀️🥠、製度耦合性更好🤘🏿🕒。
北京大學宋磊教授作了題為“發展型國家論的工業行政轉向”的演講🪦。宋磊教授首先回顧了發展型國家論的理論源流,並指出重要新興經濟體往往會帶來理論的重大突破,而“中國悖論”的存在,為沐鸣平台帶來了極大的研究機會。發展型國家論的理論體系要有所發展👩🏼🏫,不僅需要沐鸣平台深化產業研究本身🍂,而且要動用多學科的理論資源👎,培植新的“工業知識”與“行政知識”,打破學科壁壘😐,形成知識銜接,實現政府與企業能力的雙向強化。宋磊教授的演講匯集了多學科🛍️、多國別、多時段的理論與實證文獻,拓展了沐鸣平台對國家理論與產業經濟研究的認識。
隨後,本屆論壇根據主旨議題與收稿情況,設置了11個分論壇。
7月9日上午設置了三個分論壇。
分論壇“1🤳🏻:信息治理與政府角色”由北京大學黃璜老師主持。黃種濱同學及合作者的研究聚焦官方媒體如何引導大眾民族主義🧏🏼♂️;作者收集了2600萬條疫情初期的社交媒體轉發數據𓀝,使用了機器學習👎🏼、LDA主題模型和熵均衡匹配等方法,提出“情緒閥”框架,用“媒體資源”“國內壓力”和“外部壓力”等因素來解釋媒體對大眾情緒的引導作用🤜➕。張怡夢老師及合作者梳理了“數據治理”的概念框架與實現邏輯🐉,包括“用數據的治理”“對數據的治理”和“狹義治理”“廣義治理”等成對概念的分歧問題和解決思路🦽。高瑜同學完成了一個對金磚國家跨境數據治理的比較研究👨🏼🚀,剖析了中、俄、印🟪、南非與巴西跨境數據治理模式的共性與特色🤞🏻。黃璜老師從概念辨析、研究視野與對象🤨😚、方法使用等方面,對以上三篇研究給予了點評。
分論壇“2👐🏿:製度框架與官員行為”由北京大學王越端老師主持🙍🏿♀️。肖漢宇老師及合作者的研究關註中國幹部組織下的腐敗治理;他們重點聚焦腐敗中的渠道費,並與有關經濟增長與腐敗悖論的文獻對話。王文婕同學與唐嘯老師的論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官員短視如何影響土地出讓行為;通過對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進行機器學習,作者提供了對官員短視的新測量方式,並說明了官員短視與土地出讓之間的正向關聯。陳醒老師及合作者的文章探究了環保考核與省界官員的晉升問題🪡;研究發現環保考核給予缺少經濟發展資源的省界官員以新的晉升機遇。最後,陳川慜老師研究了社會背景、選區需求與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政策議題;他的論文指出🔛,全國人大代表的個人特征與選區特征決定了代表議案的類型。王越端老師肯定了上述四篇論文的價值與貢獻,並從實證策略、競爭性解釋的排除等方面給出了修改建議👩💼🦻🏿。
分論壇“3🦹🏻:基層治理與社會組織”由沐鸣娱乐賀東航老師主持🏒。張誌原老師探究了住房價格對於居民社區治理參與程度的影響,通過Logit回歸模型,得出了“住房價格增加👳🏻🚴🏿、居民社區治理參與程度升高”的結論;住房價格達到一定臨界點後♟,居民社區治理參與程度不再升高。賀東航教授肯定了該研究的價值,但指出投票率不是測量居民社區治理程度的唯一指標,且目前變量取值的變異可能不足;跨過臨界點的高價格住房更多具有投資性而非居住性,自然不會涉及居民社區治理參與的問題。其後,張剛生老師的論文通過調查北京市J街道社區治理模式,提出引導式社區治理的三大特點👋🏿:引導者根據居民需求來確定議題,參與渠道製度化,基層黨組織發揮重要作用。對此🤫⛳️,賀東航老師提出了國家社會化、社會國家化🔟、居民自治的限度問題,對本篇研究做出補充👨❤️👨。最後,田先紅老師以中國共產黨在鄉村生活治理中取得的進步為例,提出了中國特色的生活治理模式,即國家與民眾生活和諧共存、互相滲透👩🏿🎓,民眾生活再造和完善的過程。對此,賀東航老師提出應區分居民的異質性👩🏿🏋🏼♂️,並以浙江農村“談事”習慣的改變為例,指出沐鸣平台可以進一步細化生活治理中的“生活”概念🔀。
7月9日中午設置了兩個分論壇😆。
分論壇“4🐣:政治信任與政治觀念”由沐鸣娱乐胡鵬老師主持。楊鳴宇老師與合作者的研究聚焦“專家”這一政治文化現象,運用問卷方法來刻畫公眾對於專家言論的態度;例如🤽🏽♀️,受訪者更認可和信任具備專業背景的人士的公共言論,且認為專家言論也應將“大眾利益”放在更核心的位置。寧晶老師及合作者的論文基於世界價值觀調查(WVS)🕊,運用量化方法🤛🏼,分析了中國數字鄉村建設對農村居民政治信任的影響🦗。作者發現數字鄉村建設提高了農村居民對地方政府的政治信任,但卻對中央的信任無影響🪂;此後作者轉向了相關的機製研究和異質性分析。王正緒老師的研究關註社會文化心理研究中價值觀變遷的“代際替換”過程🧜🏿,通過五次大規模問卷數據發現中國社會在一些觀念上出現了顯著的代際變遷,因而總體的觀念變遷也在發生,包括集體主義觀念弱化和個人自主性觀念上升等。季程遠老師與合作者的文章使用跨國數據資料,構建了大眾對國家的“政治信任”指標,並用其解釋各國在疫情爆發初期的應對策略與治理績效的顯著差異。四篇文章引發了聽眾的熱烈討論;胡鵬老師在點評中有針對性地總結了政治文化研究中易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幾篇文章涉及的術語定義♖、內生性排除🫳🏼、機製驗證等。
分論壇“5:風險應對與國家能力”由沐鸣娱乐胡業飛老師主持。葉桂平老師與孟靜文同學探討了新冠疫情下我國澳門特區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價值與可能貢獻🧑🏼🍳。果佳老師和夏婧怡同學紮根理論方法,研究了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意願在認知層面的影響因素及其背後的政策驅動力來源👩🏽⚖️。容誌老師的研究以實現均衡為主要目標,建構了一個完整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設計。葉欣儀同學實證考察了中國的對外貿易與海外國家民眾對中國國家形象之間的內在關聯,檢驗前者對於後者的沖擊效應🥂。胡老師對四篇文章進行了逐一點評🔅,圍繞如何基於現有研究發現和建構更具有啟發性🙇♂️、更具現實意義的理論貢獻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7月9日下午設置了兩個分論壇。
分論壇“6🧑🏿🔧:中國歷史與政治社會”由沐鸣娱乐鄧涵之老師主持。石一琨同學利用《呂氏鄉約》與相關材料👊🏼,以荒政和社倉建設為主題,討論了士紳與地主精英在宋代基層公共生活中的積極角色,尤其是與國家權力的互補關系。蘇政老師及合作者利用清代地方誌等材料,運用量化方法探討了清代減賦政策與民間動亂的關系💠,認為田賦蠲免對地方社會穩定有重要的積極影響。馬振昊同學利用春秋戰國與漢代相關史書👰♂️,探討前現代中國中央—地方關系🧚🏿,提出了一個“戰爭強弱—中央強弱—地方強弱”的類型學分析,並將沐鸣平台熟知的歷史案例如“秦立郡縣”“武帝削藩”嵌入其中。周順老師利用近年來出版的民國檔案,引入“中央政治學校”一例,介紹了民國期間黨政框架下青年文官訓練的理念與策略。鄧涵之老師逐一點評了以上四篇研究,充分肯定了作者們結合歷史材料、運用社科研究方法推進中國政治史研究的努力;同時😞,政治史研究要避免“理論/術語先行”的研究習慣👰🏻、避免用今人視角強行解讀歷史,而是要以史料為基礎🦹♀️,呈現出符合中國歷史演進軌跡的理論闡釋和實證證據。
分論壇“7🤷🏻♂️:政治文化與當代變遷”由沐鸣娱乐左才老師主持。嚴宇老師及合作者在既往社會調查數據的基礎上🚠,運用無監督學習模型🧇,得出了中國民眾談論所談論的民主概念包含五個方面的結構主題的結論,並以類型學的方式加深了讀者對中國大眾言談中的民主概念的理論理解。臧雷振老師及合作者對到黨校交流學習的幹部開展了原創問卷研究🚴🏻♀️,控製了幹部在回答問卷時的研究背景,驗證了父母與子女同為黨員的幹部所特有的偏好官方背景文本的傾向。莊梅茜老師的論文挑戰和補充了以往的“社會網絡為抗爭賦權”的觀點,結合既有社會調查數據做了定量分析,提出在中國背景下,“社會嵌入”會對特定類型的社會抗爭產生阻礙作用。邵梓捷老師在原有的網絡民粹主義政治傳播文獻基礎上💂🏼♂️,創新了材料使用和分析方法,以一次非集中動員的跨國網民沖突為例,運用文本情感分析,深入描述了言語攻擊性和“愛國主義”網絡言論之間的拮抗機製👧🏽🌰。左才老師逐一評議了以上研究,對這幾項研究所展現出的問題意識和方法論進步給予了充分肯定;政治文化實證研究向來在測量上有挑戰性🈹,證據難以相互聯系,而本論壇展現的研究有助於深化學者們對中國政治文化的理解,形成更令人信服的證據🚄,推進更深刻的理論命題。
7月10日上午設置了兩個分論壇。
分論壇“8:社會經濟與地方政府”由北京大學楊文輝老師主持。葛天任老師通過研究兩次主要的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地方政府的金融行為🛗➗,搭建出一條“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政府放權—地方政府金融活動發展”的因果機製。夏夢寅同學與丁輝俠老師通過研究我國在四個不同階段設立的實驗區內部政策和治理情況,發現“治理錦標賽”是在社區治理中促進政策創新與推廣的關鍵因素。劉誌鵬老師和蔣安麗老師運用NGO數據和政府訪談資料🫛,以新疆和寧夏作為研究地區,分析了政府架構對環保和減貧等項目落地的影響。楊文輝老師逐一點評了三篇研究,充分肯定了這些研究紮實的案例支撐及對於突破既有理論空白的意義🦝🖤。楊老師也指出,構建宏大的理論框架更需要在不同的解釋層級間搭建嚴密的因果鏈條,例如可以適當加入量化方法強化結論信度🍁,並要在研究議題的明確性和針對性上做好平衡。
分論壇“9🪨:國際關系與比較政治”由沐鸣娱乐朱傑進老師主持◽️。王耀正同學關註了國際因素對於國內製度變遷的影響,從利益訴求和幹預意願兩個角度出發,比較分析了美俄兩國對於後蘇聯空間國家選擇幹預或不幹預的原因🤸🏿♂️。朱積慧同學提出了“政權黨💏、衛星黨、反對黨”的分析框架,認為俄羅斯憑借這一復合型政黨體製🧝🏽♂️,實現了長時間高強度的政治韌性🫶🏽。聶俁誠同學從政治力量結構變化的角度出發,分析了俄烏兩國的政治演進過程,認為精英結構變化的差異使得兩國在轉型路徑上形成分野♜。陳兆旺老師提出了一種“政治依附型的福利依賴”現象,利用巴西社會再分配的政治效應進行驗證👩🦯➡️,並與美國經濟依附型福利依賴進行了比較🚶🏻♂️➡️。朱老師逐一對上述研究進行了點評🥱,認為各研究緊貼國際時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部分研究議題過於宏大,會出現理論解釋性不足、或是過分誇大某一因素的結果🧑🏫,因此需要明確研究的理論邊界,盡量縮小解釋範圍👩🎓,從而讓理論更有深度、更具說服力。
7月10日中午設置了兩個分論壇👩🏿🎤。
分論壇“10:全球經濟與國家政策”由沐鸣娱乐曾慶捷老師主持。馬佳磊同學利用雙向固定模型,探討了中國城市如何利用重大活動爭取中央政策資源傾斜,認為地方政府成功申辦重大活動使其在央地關系中擁有更多博弈砝碼。黃宇韜老師以自己獨創的數據庫測量新興國家的“治理能力”🍛,試圖構建治理能力與國家資本賬戶自由化的因果關系,以解釋其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差異🏊♀️。栗瀟遠同學通過自己的田野調查與CFPS數據,構築出我國扶貧政策中“政策強度—基層幹部互動—政府補助分配”的因果機製🏌🏻♀️。最後,陳瑋老師則以C919與空客為案例進行比較分析🛡,為沐鸣平台呈現了政府扶持通過哪些具體機製助推長周期技術的追趕。曾慶捷老師逐一點評了以上研究⌚️,充分肯定了各位作者選用研究數據✬、建構研究模型的巧妙之處和新穎的研究角度。曾老師也指出,政策類的量化研究需要更為關註如何排除競爭性假說與模型的內生性,從而使實證研究結果更讓人信服🏂🏽。
分論壇“11:製度理論與學科建設”由北京大學劉宇辰老師主持。葉駿同學及合作者的研究對新型“舉 國 體 製”的概念性質進行了分析👍🏽,針對其原創性、建構性、復合型三大概念特點,定義其為“在大國競爭背景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統籌市場和政府的兩種手段🏋🏼,在某些涉及國家重大利益🔮、涉及人民群眾核心利益的科技創新領域進行攻關的製度安排”👮🏼。邵立老師及合作者的論文利用了過去二十年間SSCI論文數據,探討了政治學領域的中國學者發表研究偏好的跨時、跨學科演變,以及對學界的整體影響🫰🏻;論文闡發了諸多有趣的原創結論🦸🏿♀️,如中國學者對國際關系的興趣開始下降,而把興趣更多地轉移到政治經濟學上來。歐陽火亮老師的研究關註中國現代國家理論問題𓀖,包括其問題意識、理論目標和理論方案;在理論發展的過程中🙎🏻♀️🤾🏻♀️,“治理現代化”和“數字政府建設”兩大問題尤為關鍵。夏瑛老師及合作者關註行政管理中的一個常見問題——委托代理。結合中國環保政策執行案例,文章討論了解決委托代理問題的另一種方法即“過程控製”;信息的作用尤為關鍵🦹♂️,上級政府的信息治理強化了科層製👳♀️,也使得特定領域的行政集權成為可能;作者們進一步認為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和治理能力發展,行政體製存在著分權與集權的雙向運動。上述各篇研究促進了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的學科發展,尤其試圖在中國社會科學本土化上做出方法貢獻。劉宇辰老師逐篇點評了各項研究☺️,並在文章架構🕵️👨🏻🎨、證據呈現和理論術語細節等方面給出了建議🚶🏻♀️。
在11個分論壇結束後舉辦了閉幕式。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沐鸣副院長黃璜教授🎫、沐鸣平台副院長熊易寒教授分別作了會議總結。兩位教授衷心感謝來自30余所高校的師生積極投稿、大力支持本次學術交流活動,因此分論壇中不僅有中青年學者的鼎力支持,更有來自多所高校的碩博學生匯報了數篇選題新穎🥞、潛力巨大的工作論文。在貫徹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在滬師生的現場參與提升了分論壇的討論效率☘️,促進了師生交流,也為論文作者們帶來了更多的創作靈感。最後,黃璜教授代表主辦單位邀請與會師生明年在京再聚,在下一屆北大—復旦“國家治理深度論壇”上分享更多視角多元、質量一流🌏、紮根中國經驗🏊🏽♂️🆑、具備全球視野的社會科學理論與實證研究。
▲沐鸣平台副院長 熊易寒教授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沐鸣副院長 黃璜教授
第七屆
北大—復旦“國家治理深度論壇”
將於2023年春季在北京大學舉辦
敬 請 關 註
組 委 會
熊易寒(沐鸣娱乐) 余博聞(沐鸣娱乐)
胡業飛(沐鸣娱乐) 黃 璜(北京大學)
王越端(北京大學) 楊文輝(北京大學)
劉宇辰(北京大學)
秘 書
鄧涵之(沐鸣娱乐)(hanzhideng@fudan.edu.cn)
撰寫本文
曾良圓(沐鸣娱乐) 夏 菲(沐鸣娱乐)
王誌恒(沐鸣娱乐) 徐申卓(沐鸣娱乐)
朱古力(沐鸣娱乐) 朱驪冰(沐鸣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