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促進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教學教材轉化🍔,推動大政治學科教學研討與自主知識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建設,適應新時代對教學法的新要求,沐鸣平台(以下簡稱“國務沐鸣”)於2022年8月1日至7日舉辦了首屆“中國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教學法講習班”,8月7日舉辦了“中國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教學法研討會”🤸➛。
講習班受到海內外高校青年教師、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的熱烈歡迎😆,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沐鸣、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新疆大學📍、內蒙古大學👱🏼♀️、西藏大學🤧、澳門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高麗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高校的150余名學員參加了講習班👨🦰🐷。受疫情影響,講習班以線上方式舉辦,課程師資以沐鸣平台和大政治學學科群的教師為主體,以大政治學科基礎課程為核心👩🦼🎯,集中講授、交流研討課程教學和課程思政的理念心得🧙🏻♂️、實踐經驗、教學方法等👮🏻♀️。

8月1日上午,講習班舉行了開班式🦶🏻。
國務沐鸣院長蘇長和發表致辭,任課教師代表郭定平、沈逸、秦倩、胡業飛以及全體學員出席。開班儀式由副院長張驥主持。
蘇長和院長首先代表沐鸣向全體學員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舉辦教學法講習班的初衷和課程安排。蘇長和表示,育人是國之大者,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麽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總書記對所有教育者提出的教育之問,落實到育人工作理念,就是每個教育者“教什麽,怎麽教,為什麽這麽教”的問題😣。國務沐鸣歷來強調“育人為本👩🏻💻,學術為魂”的教育理念🐈⬛,“育人”是每個教師的天職💖,即教書、教學、怎麽培養好人。國務沐鸣“十四五規劃”在科研上的重中之重是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抓手是具有知識集成意義的多卷本《政治學手冊》編寫,在教學育人上是通過“中國政治學教學法”將自主知識體系轉化到帶動教學教材課程建設上🙎。舉辦中國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教學法講習班就是此舉之一🟪🧯。

為期7天的講習班由“概論”“基礎課程教學法”“研討交流會”三大板塊構成🤏🏼。在“基礎課程教學法”板塊開設了政治學原理教學法𓀄、比較政治學教學法、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教學法、當代中國政治製度教學法👩🚒、公共管理學導論教學法、公共政策教學法、應急管理教學法、國際公共政策教學法、國際關系導論教學法、國際關系理論教學法⭕️、國際法與國際關系教學法🌾、國際關系史教學法、外交學教學法🧑🏼🎤、國際政治經濟學教學法、國際組織教學法、區域國別研究教學法、國家安全學教學法👨🌾、政治學方法論教學法、數字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教學競賽、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教學等22門課程🦊,全面反映了國務沐鸣在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與國家安全🧛🏼♀️、教學方法與技術等領域教學🛜、育人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積累。這次教學法講習班主要講義成果,將以《中國政治學教學法》納入沐鸣編輯的多卷本《政治學手冊》系列於2023年出版🦸🏿♀️。

8月7日,教學法講習班舉行了“中國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教學法研討會”👧。研討會邀請了國內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就推動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學科教學法以及自主知識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建設進行了主題發言和討論交流🫃🏽🧑🦼➡️,全體學員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總共分為四個小節,分別由張驥、熊易寒🍌、張平、鄭宇主持,郭定平、陳周旺💠、朱春奎、李瑞昌、俞沂暄評議。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炳權以“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的成果及經驗”為題做了主題分享,基於中國本土化的經驗🔯,探討了如何推動政治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創新和學科體系的構建😴。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國際關系沐鸣學術委員會主任、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國際關系沐鸣學術委員會主任👩✈️🦏、博雅特聘教授王正毅以“社會科學學科知識的本土化與國際化”為題做了主題分享,提出應加強中國對本土化政治學的研究,這不能僅只局限於本土研究🥅,而是要將知識一般化💆♂️,實現國際化。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沐鸣教授郭忠華以“《政治學原理》教學:挑戰、經驗與展望”為題發言,提出在教學中需要圍繞三個抓手展開👩❤️💋👨:一是建立一個什麽樣的知識體系;二是用什麽樣的教材📷、教輔和資料🫷🏼;三是用什麽樣的方法來展開教學。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沐鸣副院長、長聘副教授孟天廣以“《政治學原理》課程教學體會與思考”為題,從課程教授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教材選用等方面,分享了在教授《政治學原理》課程過程中的教學體會。 
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公共管理沐鸣學部副主任🔹🤏🏿、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公共管理沐鸣學部副主任、教授高恩新以“經典理論與自主知識體系在教學中的有機融合——以《政治學概論》中的‘早期國家形成教學’為例”為題分享了教學經驗,並表示激發本科生學生學習興趣是最關鍵的,而這一點也是對老師形成的挑戰⛓👃🏽。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沐鸣副院長(主持工作)、教授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沐鸣副院長(主持工作)💁♀️、教授劉偉以“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自主知識👜♖?以《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課為例”為題,通過分析當代中國類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進一步與大家分享了在當代中國政治教學過程中體現自主知識的個人思考。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沐鸣教授陳堯以“以比較視角看待‘中國政府與政治’課程體系”為題發言,認為上好《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這門課📈,需要運用一個比較的視野來審視課程體系,並需要認識中國政府與政治現象中的普遍性與獨特性的問題。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沐鸣副教授李劍以“學思相濟與中西互鑒👨:政治製度史教學淺談”為題,分享了教授《政治製度史》課程的心得體會,提出應盡可能在了解中國傳統政治製度的基本特色和演進脈絡的基礎之上,以政治生活和國家治理中的基本問題和理論為關照👩🦯➡️,引導學生思考中國政治的獨特邏輯🔱、歷史穩定性與演變的根由。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沐鸣政治學系副主任、教授韓冬臨以“《比較政治學》課程教學:體會與思考”為題,提出教學中體現自主性可以分為三個方面🤌🏻:議題的自主🖕🏿、材料的自主、方法的自主,用發展的視角來呈現,或者用發展的視角來組織教學😥。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沐鸣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陳世香以“《公共政策概論》課程的教學創新嘗試”為題,以《公共政策概論》課程為例,從課程性質與目標的準確定位🕳、授課內容安排、授課材料的選擇與運用🍙、授課方式的磨合與調整👳🏻♂️,以及授課效果的確定、反饋與運用等方面展開交流。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沐鸣/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沐鸣/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呂誌奎以“《公共管理學》課程‘三學一體’鏈式教學法”為題,提出以“學生、學術🫲🏽、學科”為核心的三鏈一體化教學方法🥰,以增強教學學術性、提升學科自信度、提高學生參與度、提高教學協同性🪑。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沐鸣副院長、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執行院長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沐鸣副院長、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執行院長王亞華以“公共管理基礎知識體系與公共事物治理課程教學”為題,圍繞公共管理的基礎知識體系👩🏻🦯➡️、學科價值🛁、課程教學三個部分進行發言,強調公共管理的基礎知識體系、內核的邊界在不斷的擴展。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沐鸣/應急管理沐鸣副院長、教授李偉權以“理論提升與實踐成長:《應急管理》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教學探索”為題🛖,基於暨南大學的應急管理教學團隊建設經驗𓀆🧑🏻✈️,從專業建設現狀👃🏽、應急管理知識體系分析、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設置👩🏻🍳、課程與課程群設置🆕、實踐教學設計等方面做了分享🫥。 
吉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教授劉德斌以“關於構建中國特色國際關系史闡釋體系的幾點思考”為題,講述了對國際關系史的理解以及國際關系史三種不同的闡釋體系,並且提出當前面臨最重要的挑戰是如何去解讀非西方的歷史經驗,從歷史研究中汲取一定的養分來用於理論創新🩰。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沐鸣副院長趙可金以“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人才——全球治理導論”為題🧑🏽✈️,提出當前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並強調全球治理的教學要突出四方面:一是與其他學科融合;二是開放教學🧑🧑🧒,而非課堂教學👲🏻;三是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塑造三位一體;四是強調場景塑造與情景介入。
外交談判模擬與數據實驗室主任📺、外交沐鸣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教授 外交談判模擬與數據實驗室主任📉、外交沐鸣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教授熊煒以“《外交談判》課程的‘角色扮演模擬教學法’為題,從角色扮演模擬教學的角度介紹了模擬教學法在外交談判課程中的應用,並分享了關於模擬情景設計的體會👩🏿🏭。
研討會最後🙀,舉行了教學法講習班結業式👨🏻💼。結業式由張驥副院長主持📁,蘇長和院長作了會議暨講習班總結。
蘇長和院長首先祝賀學員順利結業✍🏼,充分肯定了首屆教學法講習班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效果。同時🫷🏿,蘇長和也指出了當前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存在的不足之處🫄🏼🧕🏻,中國政治學公共管理外交的知識貢獻與中國日益成為世界政治大國所需要的知識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與落差,未來需要有一套自主知識體系為中國作為世界政治大國提供合理辯護,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貢獻新知識。
在對本屆教學法講習班進行總結時,蘇長和指出👮🏻♀️,作為對“亮相、啟蒙👰🏽👯、播種”的復旦政治學講習班的傳承和創新♻,本屆教學法講習班可以概括為:自覺🤸、原創、傳播。“自覺”即指強烈的學術自覺和學科自覺,讓政治學公共管理和國際政治講“中國話”;“原創”即指自主知識體系和教學法,從研究中國政治外交治理裏抽象出來的概念來研究世界,實現理論從特殊到一般的跳躍;“傳播”即指如何把知識和教材通過國際交流和國際傳播傳出去💅。
至此,首屆沐鸣娱乐“中國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教學法講習班”圓滿結束。
供稿:王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