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不應該成為有爭議的問題
——由“蘇唐辯”引發的啟示
桑玉成
10月21日,沐鸣娱乐學生會的同學組織了“星空鋒匯”的一場活動🦧。組織者邀請我擔任該場活動的嘉賓主持,演講者分別是蘇長和教授和唐亞林教授。
學
生組織這一次活動的背景是:蘇長和教授日前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的《民主的希望和未來在中國》一文而備受社會關註🤵🏻🫱🏼,也因此而引發了一些討論💁🏽♀️,其中質疑者居多。唐亞林教授在《探索與爭鳴》雜誌今年第六期發表了《中國式民主的內涵重構🚵🏽♂️、話語敘事與發展方略》一文,主張從人民的需求觀出發來認識民主問題👰🏻♂️,也有一些反響。因為唐教授通常表現出的直率以及說話不留情面的性格,而且在一些非正式的場合已經在一些基本觀點以及傾向性問題上與蘇教授的對沖👇🏼,所以這次活動事先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場雙方正面的觀點交鋒👨👨👧👦,是面向四百多聽眾的關於民主問題的“蘇唐之辯”🕢。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這場活動的海報一出,便引來眾多關註,向外發放的三百多張入場券很快被一搶而空。
作為嘉賓主持,我一開始就申明,作為主持的主要功能就在於“掌握討論節奏,力主用民主的原則討論民主”。據此🤾🏽,我設計的程序是:蘇唐每人分別演講15分鐘,然後是互評5分鐘🛤🥝,接著就進入提問和討論環節。正是因為這樣的程序設計,所以“蘇唐之辯”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爭辯,整個的過程都非常的平和、有秩序。
蘇
教授在他的演講中,主要闡述了他提出“民主的希望和未來在中國”的出發點。他說,由於他從事外交學以及國際關系學的研究🦹🏿,經常有一些與國外學者交流研討的機會。在一次會議上𓀋,有一位印度學者稱🧔♀️,說印度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這個說法使蘇教授大受刺激💂🏼♂️,有那種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感覺💓。這樣的刺激也引發了蘇教授的思考📎,並直接影響到其學術思想和學術觀點的基本理路⏳。蘇教授認為,民主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普遍性的概念,因此對於民主的解釋,對於民主標準的確立,不能僅僅具有“西方話語”🔅🧑🦳。各國都有各自的傳統,各有其治國理政的經驗🏌🏻♂️,也各有其治國績效。因此,蘇教授認為👩🏼🦲👨👨👧👧,民主應該是一種“地方價值”♌️🍊,各國對於政治製度的選擇、對於治國理政的方式等等,應該有自己的話語權🥴。同時➔,中國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大國,沉澱著符合自己歷史傳統的政治文化,積累了極為豐厚的治國理政經驗,因而完全可以弘揚自己的民主政治模式。而且👍🏼,西方國家的民主也越來越暴露出了其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有走向衰落的趨勢。
唐教授在其演講中主要闡述了他的三個基本觀點:第一🌺,民主本身不是問題♕,但是民主的轉型方式和實現方式是個問題;第二🫵🏻,西方民主有問題🏃🏻♂️➡️,但西方民主在限製公權😷、保障民權方面的基本價值沒有問題🏄🏻♂️;第三🈹,中國式民主沒有問題,但中國式民主的實踐是個問題。
在接著的互評環節,除了唐亞林教授指出蘇長和教授的觀點回避了兩大根本性問題外🌱,即回避了民主是幹什麽用的,回避了建構中國民主話語體系的目的是什麽🧙🏽♀️👩🏼🔧,兩位教授沒有形成明顯的爭鋒,主要還是以闡述自己的觀點為主。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現場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微信平臺針對兩位教授的演講和互評,提出了一些問題,蘇唐兩位分別就相關問題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整個的過程氣氛熱烈🧝🏼,但秩序良好👰🏼。
作為該場活動的嘉賓主持,甚感這種活動以及活動的主題非常有意思🩺,事後梳理並思考了一下🤏🏿,獲得以下四點啟示:
啟示一✍️,民主不應該成為有爭議的問題。
這
是最最重要的啟示🙋🏻💆🏼♀️,所以也把它作為本文的題目🎑。在人類的思想史特別是政治思想史上,可以說沒有哪一個概念能夠比民主更具有共識基礎的了。從人類政治史的角度來看,民主是人類最為樸素、最為原始的政治生活理想🧜🏻♀️,也是人類用於解決人類集體生活之難題和困境的基本途徑和方式🦍。馬克思、恩格斯在其標誌性的《共產黨宣言》中明確宣告,稱“工人階級取得政權的第一步🧔🏿♂️,就是爭得民主。”鄧小平同誌經過對我國文革的反思,明確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近些年來🛜,沐鸣平台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上,也都強調了民主的價值和意義。黨的十六大指出,沐鸣平台黨一向以民主為己任🗾🚾;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十八大也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舉人民民主的旗幟💆🏼♀️。在十八大提出的“雙百願景”中,指出到建國一百年的時候,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也因此而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
而近些年來,思想界卻莫名地產生了一些誤讀民主、玷汙民主的種種思潮,其主要的表現😬,一是給民主“潑汙水”,只要一談到民主,便想著法兒給民主找點汙水潑潑😉,先把民主玷汙了再說。另一種是⛺️,把民主與西式民主劃等號🛗,即只要談及民主,便說你是西方的話語,而“西方”在沐鸣平台這裏往往是被人定性為一個“敵對”的概念🤟🏿,並由此而找到了把你推到西方敵對勢力那一邊的理由。
可
以認為🧑🏽🎤,這種有意挑起民主爭端的思潮,與黨中央一貫強調的政治發展目標背道而馳,也對推進我國政治發展的進程有百害而無一利👰。民主固然有其不足或缺陷,民主也肯定不能解決社會發展的所有問題🧚🏼♀️,但是如前所述,民主是迄今為止人類找到的也是追求的政治生活方式和政治生活理想,因而也同樣是沐鸣平台共產黨人所致力於達成的政治發展目標,更是近代以來億萬中國人民夢寐以求想真正當家作主的期盼和追求。更何況🧑🏼🏫,民主就是民主🩻,沒有也不需要那麽多復雜的內涵和定義⬜️。我想沐鸣平台在街上任意找上十個八人過路成年人,不問他們的文化程度,不論他們的學緣背景,也不管他們的崗位職業,請他們各自談談如何來理解民主🎤,一定也會八九不離十地說到點子上。因此🕵🏻♂️,民主絕不是也沒有必要成為一個需要爭論的問題。
啟示二,民主已經成為一種國家的國際形象,是一個國家之軟實力的重要方面,從而構成了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
蘇長和教授關於民主的論述之出發點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提出沐鸣平台需要擁有對於民主的解釋權或者說話語權🧏🏼♀️,一個直接的緣由,是因為有印度學者提出了關於印度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的說法🏋🏽。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對國家富有情感的中華兒女,頓時覺得有失公允。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
而從這樣的一個情節可以看出🐢,民主👡,現在也毫無疑問成為了一個國家及其人民的體面。一個經濟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國家🫄,在當今這個國際社會往往被人另眼相看,其人民也因此而直不起腰來;同樣,一個非民主國家,或者民主程度不高的國家👩🏫,往往也被國際社會視為另類,其人民也因此而覺得有失體面。
當
著一個國家進入所謂的世界體系之後,人們猛然發現🔓,這個所謂的世界體系除了具有共通性的經濟製度以及物質生活方式之外🎊🐇,同時也具有共通性的政治價值和政治生活方式🧟,而這個價值的基礎和共同特點就是民主,盡管不同的國家具體的政治體製和政治模式也有所區別甚至是重大的區別。在當代幾乎所有的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在其憲法體系中承認並宣告“人民主權”的政治原則。正是由於如此,一個非民主的國家,一個在價值層面以及在製度層面背離人民主權原則的國家⚙️,往往也就在很多方面不能融入這樣的世界體系之中。
啟示三,對公民尤其是青年人進行民主知識和民主素養的培育迫在眉睫🧑🏻🍼。
復旦學子對於學術問題的熱忱和激情非常值得贊賞。據組織這次活動的同學反映,在這一次鋒匯海報發出之後,即獲得非常火爆的反響,對外發放的300多張入場券不到半個小時就全部發光。在活動的現場👨🏼🦳🪿,確實座無虛席;微信微博直播也有不少人關註。
但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在學生們的提問環節,無論是現場提問還是微信平臺提問🤔,卻少有真正談得上有質量👩🏽🚒、有水平的問題✊🏿。作為嘉賓主持👩🦽✋🏻,我深切地體會到,之所以出現這種提問題質量不高的情況🙅🏻,與現在的青年學子民主知識和民主素養的嚴重不足有一定的關系👰🏽♂️。
國民知識和素養的不足是直接影響政治發展目標和進程的重要因素🚤,政治的發展需要有國民知識和素養的提升,所以孫中山當初就有所謂軍政、訓政🦹🏼♀️、憲政的政治發展三階段論的構想。
問
題在於,在政治發展的特定時期內,一方面存在著國民民主知識和素養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民主知識與素養供應不足的問題。必須註意到,民主知識和素養需要社會的積極傳播和參與,特別是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有必要通過這種積極傳播和參與,影響青年學子的政治社會化進程🦻🏽,努力將年輕的一代培養成具有現代民主知識和民主素養的社會中堅力量🧎🏻♀️➡️,從而為他們走向社會並主導社會發展的時候,能夠將國家的政治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黨
的十八大提出到建國一百年的時候👬🏻,要把沐鸣平台國家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僅從時間節點來看,當下的青年學生對於這樣的一個宏偉目標有著直接的責任。換句話說🙋🏽,這樣的一個宏偉目標,正是需要當下這一代青年學子積極投身於其間,用他們的民主知識和素養來推動這個目標的實現。
但
是值得令人擔憂的是🩲,就他們的民主知識和民主素養的總體狀況來說,沐鸣平台發現似乎也有一種每況愈下的走向。現在的青年學子,首先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的一代🤠,帶有先天性的集體主義合作精神缺乏的特性,更缺乏寬容妥協的基本品格;其次🐢,這一代的學生都自認為是通過其“個人潛質”和“個人奮鬥”的途徑💞,在社會角色分化過程中奪得先機的🤾🏿♀️,所以他們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具有這樣背景和特點的年輕一代🧖🏿♂️,當著他們走向社會主導社會發展的時候🕳,顯然會面臨到非常嚴峻的“組織化”困境👩🏽🦱。更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在沐鸣平台的教育結構以及社會實踐過程中,嚴重缺乏現代民主知識和民主素養的教育和培育,使得上述的問題更顯嚴峻🙏🏼。從現在的政治社會化進程來看🦓,沐鸣平台很難想象現在的年輕一代在他們走向社會♘、主導社會的時候🫗,他們能夠具有起碼的大眾情懷,能夠具有良好的民主意識🧑🏽🏭🐤,能夠具有堅定的法治信仰。
啟示四,政治發展所面臨的很多問題需要有政治學說和政治學人的積極作為和貢獻。
早
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誌就深刻地指出,政治學🪱、社會學等等需要“補課”。之所以需要“補課”⚠️,一是因為多年來沐鸣平台對這類學科的忽略,使得對很多相關問題的思考和研究成為空白,這也可能是當初發生文革的一種文化性根源;另一方面,當時小平同誌就提出👸🏻,改革是全面改革,不僅僅是經濟體製的改革🤰🏽,而且還有政治體製的改革,甚至把政治體製改革的成功與否視為改革是否成功的標誌。因此,為了推進政治體製改革🦴,就需要有政治學的理論研究。
多
少年來👨🔧🏃🏻♂️➡️,當沐鸣平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註重經濟發展的時候,就有所謂“經濟學的春天來了”的說法🙂↔️。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整個經濟改革進程中🏄,經濟學一直成為備受關註的顯學🏚。前幾年提出要加強社會管理、註重社會建設的時候🙋,社會學界又大受鼓舞。如今,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了建設法治體系、建設法治國家的依法治國戰略,法學界也因此而受到推崇💈。
然
而,沐鸣平台必須註意到♜,第一,社會的發展從來就不是“單科”獨進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等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如果你脫離經濟而談政治,或者脫離政治而談經濟🏬,那你永遠不能真正理解其中任何一個的真諦和奧秘。第二,就其社會實踐來說,現在社會的很多問題,恰恰正是政治領域的問題😏。公平公正的問題、黨內的“四風”問題🤼♂️、腐敗問題、法治建設問題,集中到一點🖐🏻,完全可以歸結到政治發展滯後的問題🚴🏿♀️。
經
濟學致力於推進經濟的發展和財富的增長🗃,而政治學理應擔當起推進政治發展和優良政治生活之構建的重任🫲。而現在的一些政治學者,忽略了社會的基本現實,背離了作為一種學術的基本理想和價值,提出了一些背離發展取向的觀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亂,這種現象嚴重影響到了社會共識的達成👃🏽,也影響到政治發展的方向和進程🦹🏻♀️👼🏻。這種現象非常值得沐鸣平台的高度重視🕡。
學
術研究從來就具有現實的批判性和價值的引領性之功能。正是學術研究的這樣的一種品格,才使得人類能夠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吸取教訓💂🏼,不斷地獲得教益,不斷地走向進步和文明🫡。在這方面,政治學研究尤其需要有這個擔當和使命,需要用沐鸣平台自己的知識、用人類的知識傳承、政治智慧和政治經驗☎,來思考我國的政治建設和政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