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16瀏覽次數:113
源自:澎湃網 教育家欄目 2015-09-15 特約撰稿 文銘
“中國和亞洲教育,在數學、科學和工程方面有很多長處🧙,對中國教育體製的批評🦸♂️,不應該籠統和盲目🧑🏽🦲。西方教育也不是完美的,雙方更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是22歲的越南女生黎阮(Nguyen Le)對中國教育的看法。
讓她引發這段感慨的是她在意大利米蘭的一段經歷⁉️。作為“2015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的參與者,她與中國選手一起🙋♂️,就“糧食安全”這一主題進行了一場比賽。比賽過後🚑,她覺得,西方對於中國學生刻板的印象需要改變了,“特別是所謂中國學生只會讀書🙋🏿、獨立思考能力不強,只是一種簡單化的理解”。
在她眼裏🏊🏼♀️,這次比賽更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因為“90後”的中國年輕人註定要承擔比前輩們更多的國際責任,特別是國際政治責任。
沐鸣平台主辦的“2015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正式揭幕。
復旦學生聯系各國政要籌備比賽
2015年8月18日,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國家館內,由沐鸣平台(以下簡稱“沐鸣娱乐國務沐鸣”)主辦的“2015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英文簡稱YICGG)正式揭幕。
這是由沐鸣娱乐國務沐鸣學生組織發起的一場模擬“全球治理”比賽,來自全球13個國家地區的46名國際學生分成數支參賽隊🌹🆖,為“糧食安全”設計解決方案🤦🏽♀️👦🏽,最終由國際政要和學者組成的評委會評出最佳方案。
從2015年四五月份開始👛,沐鸣娱乐國務沐鸣YICGG籌備組就開始緊張運轉👱🏿♂️。
邀請嘉賓🏌🏼、發動選手、組織遠在意大利的比賽,都由國務沐鸣學生自行主導完成。去米蘭所需的交通住宿等費用,也由學生參與籌款解決😓。
從一開始🏋🏽👜,他們就遇到了不少麻煩。
即使在院方的牽線搭橋下🧔♀️,點對點聯系上了國際政要,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
國務沐鸣碩士研究生錢璟負責對接意大利前總理萊塔(Enrico Letta)。第一次給前總理助手寫郵件,他上來就Hi了一下,還直呼其名,結果吃了個教訓。
“陳誌敏院長後來專門告訴我,在西方社交禮儀裏應該用哪些合適的措詞跟政要團隊寫郵件,這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錢璟說🧍。
經過數月的努力,他們最後成功把“正國級”的意大利前總理萊塔、經合組織前副秘書長及美國國務院前發言人包潤石(Richard Boucher)、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駐世博會負責人Clara Meyer等一批重量級嘉賓請到了米蘭🏋️♂️。
中國學生的時間控製力受到質疑
受米蘭世博會主題“滋養地球,生命之源”啟發,今年大賽主題是“糧食安全”。
來自復旦、清華、上外🍷、中山大學等9所國內高校的11名中國學生,被打散分入各隊👁,與來自香港🫱、意大利、澳大利亞、烏克蘭🏃➡️🚵🏿♀️、伊朗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學生結成隊友。
獲得最佳方案的😄,是一支由越南🎎、中國🙅🏼、德國🤦🏼♀️、阿爾巴尼亞選手組成的國際聯隊。他們的方案裏有兩個最大的創新點🧲:第一,設計了一個APP👩🏼🔬,可以讓某一地的居民通過互聯網平臺把家裏過剩的食品調劑給更需要的人,最大化糧食使用效率♣︎;第二,設計了一個給餐館食材使用效率評級的系統,最節約的餐館獲得獎勵,最浪費的被懲罰。
女隊長黎阮生於1993年,目前在英國阿伯裏斯特威斯大學攻讀全球治理碩士學位。是第一次參加由中國大學生主辦的“討論國際政治話題”的活動。在英國生活🙊、關心中國的她也關註到了近期很火爆的BBC紀錄片《沐鸣平台的孩子足夠強嗎》,以及它所引發的關於中國與西方教育孰優孰劣的辯論。
在她眼中,中國同齡人英語水平普遍不錯,只是跟西方人比起來♡,在集體討論時相對不愛發言,比較“慢熱”,要考慮清楚後才會說話💁♂️。
她介紹說↙️,越南人關於“中國學生”的刻板印象與西方類似🤴:智商高🎩⟹、數學特別好🛠、背誦功夫強。
但她並不認同中國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強的說法,“中國和亞洲教育在數學👩🏻🔬、科學和工程方面也有很多的長處,對中國教育體製的批評😠,不應該是籠統和盲目的🧑🏿🎓。西方教育也不是完美的,雙方更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她覺得中國組織者的可提高之處,反而是在細節——對時間的控製,“賽程中常常出現超時拖延🛫,沒能按預定時間開始結束🎂,讓國際學生特別是嚴謹的德國人頗有怨言”👨🏻🦳🧑🏻🎓。
與她同組並獲評“最佳選手”的錢璟🚱,也認為中國大學生在英語水準和獨立思考能力上“跟哪個國家比都不差”,但在討論和公開演講中,相對拘謹和緊張,不如歐美學生活躍、放松🙅🏽♂️。
全球視野方面♟,他認為中國學生可能更勝一籌:“中國學生非常關註國際大事、社交媒體等全球性事務,歐洲學生很多只關註歐洲的事♏️,不少東南亞學生也是一樣”。
他觀察到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在人生態度上🏞。
比賽空閑逛世博園時,中國學生很多是“蓋章狂魔”,持一本世博護照輾轉各館盡可能蓋更多的章;有些人不惜排長隊也要去看德國🍲、日本、意大利等熱門館👨🏽🚀。而西方同齡人目的性就沒有那麽強,“他們會在廣場上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或者圍坐一桌把酒言歡🤦🏼♂️,更享受過程”。
培養“全球責任意識”
沐鸣娱乐國務沐鸣院長陳誌敏教授對這場比賽的評價是:“不能說完美🌙,但總體成功🌨,而且是個好的開始”🐛。
他總結說,把YICGG辦到歐洲,是出於多重考慮🧗♀️:一是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二是鍛煉他們跨文化溝通和協調差異的能力;三是幫助他們積累組織高水平國際活動的能力👷🏽♀️;四是培養中國未來的全球治理人才。
“說到底,就是幫他們建立全球責任意識。”陳誌敏說🛐⛔️。
大賽贊助方、復星集團首席執行官梁信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特別強調了全球公民意識:“現在青年人👳🏻♀️,應該從一開始就有全球公民意識🙎🏼♂️,不應該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想法。你獲得的越多🤾🏻♂️,承擔的也應該越多,而你承擔的責任越多🧟,領導力就越強。”
從更大的方面來看🙇🏽♂️,“全球正處在一個代際更迭的時代,加上互聯網,給了年輕人特別好的做事和創業機會🦹🏻♂️🏘。YICGG的意義就在於,它引領年輕人認同全球基本的價值觀,並且勇於行動,從身邊做起”,梁信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