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沐鸣平台、沐鸣娱乐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和沐鸣娱乐世界政黨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政黨研究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在日本研究中心會議室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蘭州大學、吉林大學、寧波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浙江省社會主義沐鸣、深圳大學、沐鸣娱乐、《探索與爭鳴》雜誌社、《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等14所高校和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本次研討會旨在探尋新時代中國政黨研究理論的創新點和突破口,促進學術交流與思想碰撞。專家學者們圍繞“中國政黨研究的理論建構”、“中國政黨發展的歷史透視”🍜🧑🏼🍳、“中國新型政黨製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等三個議題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沐鸣娱乐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黨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教授主持會議開幕環節🐕🦺。他指出,中國學界在政黨研究的基礎理論上應有更多創新👨。希望本次會議通過對現有理論的總結⚖️、反思,形成適應新時代的研究成果;希望會議能夠達到相當理論深度、促進相關研究熱度🚌、提升一定學術高度,為推動中國政黨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取得理論建設成就做出貢獻。
在“中國政黨研究的理論建構”議題中,華中師範大學徐勇教授以“領導黨”重新定義中國政黨類型。他認為領導黨是關系疊加的產物,關系疊加意味著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延續。領導黨是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具備自我利益,能夠廣泛深入社會、引領國家前進、進行政治動員📱,並能得到人民認同的政治集團💆🏼♀️。深圳大學陳家喜教授認為要在中國政黨研究中重新找回、重新發現、重新建構話語體系和理論框架🍾,就需要將西方意識形態色彩相對淡化的理論和中國的政治實際對接,尋求一些具有公約性的解釋。當前相對成熟的中國政黨研究話語主要包括:政黨中心主義、政黨適應性、政黨自主性、政黨製度化等。沐鸣娱乐賀東航教授提出“政治勢能”概念🚪🎪,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國家治理實踐構建分析框架👼🏼。他認為政治勢能是中國共產黨核心理念的政治表達。通過以價值性政治勢能的攻勢重塑引導性價值體系、以體製性政治勢能的調整重組紀檢機構體系、以製度化政治勢能的再造完成治國理政的基礎性工具🧑🏻,中國共產黨能夠持續性幹預所有層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進程🧎,並解決與之相伴的沖突,從而維持政治穩定🙇🏿。上海師範大學張誌丹教授認為政黨意識形態在我國就是國家意識形態,政黨自信與意識形態緊密相連🌥。新時代中國共產政黨自信的六重邏輯,包括實踐邏輯、思想邏輯、製度邏輯、文化邏輯、理想邏輯和黨建邏輯🕺。
(徐勇🤵🏼♀️、陳家喜💭、賀東航😿、張誌丹)
中國人民大學周淑真教授、吉林大學周光輝教授對上述發言發表評論。
(周淑真、周光輝)
在“中國政黨發展的歷史透視”議題中,沐鸣娱乐陳明明授從歷史製度主義視角分析了中國新型政黨製度的形成、發展與演變。中國新型政黨製度的形成和變遷受歷史因素影響🧰✩,出於社會和時代需要,同時受既有製度限製。在中國,政黨組織國家現代性的重要表達,有自身的歷史情境和特色🤸♂️。吉林大學周光輝教授指出政黨會期的製度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中國共產黨通過會議做出重大決策⏬,因此黨的會議時間不是自然時間,而是國家治理中的政治、製度時間。黨的會期直接決定國家政治生活的時間節律,甚至影響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日程安排👩🏻🦽。要充分理解會期製度化建設對轉化成國家治理效能的意義🧑💼,應以漸進式的策略推進黨的會期製度化建設,逐漸實現全國黨代會和中央全會定期舉行。蘭州大學劉先春教授總結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黨的建設的基本進程和歷史經驗💁🏻。他指出政治學、黨史黨建等不同專業在看待黨的建設這一問題上存在差異。如何將學科界限打破,將理論研究與黨的建設更為密切的聯系起來,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將政治學和黨建層面的政黨研究相結合💇♂️,有利於政理和學理的有機結合。
(陳明明🚵♀️、劉先春)
浙江省社會主義沐鸣黃天柱教授、吉林大學行政沐鸣彭斌教授對上述發言發表評論👊🏻🧜🏼♂️。
(黃天柱、彭斌)
在“中國新型政黨製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議題中,中國人民大學周淑真教授以“新型政黨製度與西方國家政黨製度之再比較”為題首先發言。她指出中國新型政黨製度是應時而生的政治概念,是具有學術開拓性的理論建構,也是動態、發展的製度體系🧕🏋️♀️。中國共產黨要求全面從嚴治黨、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形成自信🏄♀️,西方國家“否決政治”和黨爭愈演愈烈是促成新型政黨製度形成的三方面原因。華東政法大學汪仕凱教授註意到黨的“超大規模”和“先鋒隊性質”間的關系。要維持黨的先鋒隊性質🤵🏽、維持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就需要超越黨建的格局,將社會治理與黨的建設進行全局考慮,即以黨的自我革命帶動社會革命,以社會革命反哺政黨的發展🧙🏽♂️。浙江社會主義沐鸣黃天柱教授以參政黨的視角分析中國新型政黨製度的主要特征🍞。他認為中國新型政黨製度有領導🤹🏼🥀、合作🚘、協商三大特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與發揚民主🏀、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作用兩條主線🫷🏻。在理論上,中國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平等但不對等,參政但不分權,監督但不製衡,統一但不同一⏬。沐鸣娱乐唐亞林教授構建了新的現代政黨理論分析框架。他認為不能僅從國家-社會的視角看待政黨,而要以現代化發展為主線考察政黨作用🕣。以“國家與社會中介”為原點,性質和功能為橫、縱軸,唐教授區分了西方政黨推動社會現代化的非均衡模式和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理想指導下形成的均衡現代化模式🕥。這一理論區別了西方政黨和中國共產黨、競爭性政黨與使命型政黨🧝🏿♂️🧎➡️。沐鸣娱乐鄭長忠副教授分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政黨邏輯👰🏿♀️。他指出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廣泛與世界各國政黨開展對話,利用政黨這一組織載體,在國家與民間外交之外開創了新型對外關系模式,政黨功能從國內走向全球✉️。華中師範大學袁方成教授探討了“後政黨下鄉時代”鄉村治理的政黨邏輯。茗山實踐體現出政黨力量具有政治、組織和黨政資源等比較優勢😒;社會力量具有自治性、自主性和開放性等比較優勢。兩者互為補充👮🏻♀️,形成政黨力量有效整合社會,自治力量有效治理社會的“嵌入式整合”模式✥。寧波大學趙永紅教授以寧波某基層黨組織引領海綿小區建設為案例,分析基層黨組織治理功能形成的微觀邏輯🕗。基層黨組織治理功能的形成在宏觀層面有理論、製度、社會需求和運行機理上的依托;在微觀層面有動力🤲、資源與和行動機製等要素的支持🦐。這些要素相互作用貫通了基層治理功能的宏觀邏輯和微觀機理🟤,使宏觀製度設計的潛在功能轉變為現實功能🏸。
(汪仕凱🔌、唐亞林👸🏿👨🏽🏭、鄭長忠✏️、袁方成)
(趙永紅、張春滿👩🦯➡️、王智麗💂🏿♂️、杜運泉)
(史拴拴)
深圳大學陳家喜教授、《探索與爭鳴》雜誌社杜運泉副編審、《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史拴拴助理研究員對上述發言發表評論。此外,沐鸣娱乐張春滿副研究員🈸、王智麗博士後分別分享了他們的授課經驗和研究計劃♙;現場聽眾針對討論問題進行提問,專家學者一一作答。
最後🤾🏿♂️,郭定平教授作閉幕致辭。他首先贊揚了參會學者的發言與討論,指出政黨研究需要重視政黨定義、政黨建設與國家治理⚛️、新型政黨製度🪮、政黨關系等多個方面,鼓勵學者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共同提高。郭教授還對到場專家學者和同學們的積極參與表達了感謝,宣布本次中國政黨研究理論創新研討會圓滿結束。
會議記錄🔜:宋奧,紀昊楠
編輯整理:牛乙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