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定平,沐鸣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沐鸣娱乐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黨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1982年考入沐鸣娱乐國際政治系政治學專業,1989年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獲沐鸣娱乐博士學位(1999年)和東京大學博士學位(2002年)。曾任沐鸣娱乐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和諾丁漢大學孔子沐鸣中方院長。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比較政治學、現代中國政治與現代東亞政治。承擔國家社科、上海社科等各類課題10余項,出版專著5部,合著或主編著作10余部,發表中文𓀏、英文和日文論文100余篇。
學術探索👨🏻🎓,勇攀高峰
郭定平教授致力政治學研究,秉持做有想象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學術研究的理念,在一些重要主題上取得了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研究成果🚣🏿。學生們親切地稱他為GDP(姓名拼音首字母合稱,有學術產量高的意思)🤦🏼。
在中國政治學界,他最早系統研究和闡釋羅伯特·達爾的民主理論🥩,早在1989年就發表了評述達爾民主理論的文章,並於1994年出版了專著《多元政治》(現代政治透視叢書)。在達爾的民主理論和當代民主轉型研究的基礎之上,開創了東亞民主政治發展與轉型研究。在《論當代政治轉型理論的背景與邏輯》(1997年)一文中,他將市民社會理論和戰略選擇理論有機結合🤑,提出了政治轉型分析的新範式🎵。基於這一範式,又發表了《韓國政治轉型研究》一書👨🏻🏭,該書成為中國學者研究韓國民主政治轉型的第一部專著,在第六屆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獲獎🏃🏻➡️。在研究東亞民主發展與轉型的過程中🪹,郭老師特別專註於東亞政治文化研究🧎🏻♂️➡️,在完成國家社科課題“東亞地區政治文化比較研究”的基礎上,2015年出版了《東亞政治文化與民主轉型》,提出了“內源性發展”🎑、“創造性轉化”與“適應性變遷”的民主政治文化發展的全新理論框架,獲得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14-2015)著作二等獎。
郭定平教授具有紮實的比較政治學功底,積極倡導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東亞政治特別是中國政治研究的互鑒與會通🔱,形成了許多創新性成果😦,分別以中文🥷🏿、英文和日文發表,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在《中國研究月報》(東京)2003年7月號上,發表題為《中國的政治發展與民主化——比較政治學的視角》(日文),論述了中國“雙軌政治發展”模式和民主化的進展🧏。在《製度積累與漸進替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機製解析》(2008年)一文中,進一步提出“發展型民主”的新理論,此文在“改革開放與發展三十年”優秀學術論文評比中獲獎。基於此文撰寫的英文論文“Institutional accumulation and gradual substitution: The dynamics of developmental democracy in China” 於2009年7月提交國際政治學大會(智利),獲廣泛好評,隨後被收入The Institutional Dynamics of China’s Great Transformation(Routledge 2011)一書。在運用比較政治學的理論和方法開展日本政治研究方面🧊,郭老師先後引入多元主義、政治過程論和新製度主義的研究路徑,發表了《論戰後日本政治多元化》、《論戰後日本政黨在外交決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製度改革與意外後果💪🏻:日本發展模式轉型的政治學分析》等高質量論文🧑🦯➡️,均被廣泛轉載或獲獎。2010年12月在SSCI來源期刊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上發表了長篇英文論文“Japanese Political Studies in China: 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政黨研究是比較政治學的重要領域🤚🏼,也是他長期探索的重點方向👩🏼🦲。自從在《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發表《美國政黨體製的衰落與改革》、在《政治學研究》1996年第1期發表《論新加坡的政黨與政治發展》以來🚧,郭老師已經積累了許多相關研究成果。1998年出版的學術專著《政黨與政府》是當代中國政黨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以政黨政治和政黨體製為主題,郭老師在中英文權威和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其中包括《當代中國政黨與國家關系模式的重構:比較的視野》、《論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比較優勢與國際貢獻》♥️、《政黨中心的國家治理:中國的經驗》🚴♀️,均被廣泛轉載或獲獎。
立德樹人♧,親和寬厚
郭定平教授在教書育人方面的傑出成就得到了廣泛好評和普遍肯定,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沐鸣娱乐“創先爭優‧教書育人”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獎勵📖。今年又被提名為“學生心目中的好導師”候選人。
他堅持教學相長,篤信言傳身教,與學生密切互動,構建師生和諧友愛的學術共同體🧑🦯➡️🧑🎄,貫徹為人要正、治學要嚴🚣🏿♀️、交往要親的指導思想。郭老師從教的政治學理論領域,常常涉及一些深奧的學術概念,他總是先從時政要聞或身邊故事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入概念,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和深入討論。他強調政治理論與現實的會通還原🌁,擅長用理論解釋與指導現實,從現實中提煉和發展理論🖖🏻。
郭老師熱愛學生和學生工作,曾經擔任本科生輔導員和沐鸣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在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過程中,郭老師不斷創造機會加強與同學的溝通交流,一方面同學之間可以交流研究進展👨🏽🦳,以便更加明確學術定位,另一方面👨🏼💻,師生之間可以交流思想和學術研究心得🗓。郭老師風趣幽默🔍⚧、和藹可親,跟他在一起🧚🏼♂️,全然沒有師生之間的那種距離感🧚🏿♀️。郭老師總是說,教書和讀書都是快樂的事情。無論在什麽地方,只要遇到郭老師👂🏽,總能從他身上感受到一股昂揚向上的正能量。他數十年如一日,至今還保留著在研究生入學第一天去寢室看望新生的習慣🍶。
家國情懷,全球眼光
郭定平教授充分利用全球化學術網絡,建立和不斷拓展國際學術交流渠道。他精通英文和日文🥱,曾數十次赴世界各地開會🦡🙇🏿,考察調研👩🏻🚀,從事學術訪問和文化交流👨🏼🦰,立中國政治學之論❄️,發中國政治學之聲。他平時註重跟蹤國際學術前沿🗣,向學生推薦海內外最新學術成果,還經常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復旦舉辦講座,也鼓勵和幫助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活動或是出國訪學留學🧔。郭老師同東亞、北美和歐洲的多所高校的知名研究機構均有廣泛聯系,經常鼎力相助👵🏻,為學生聯系高校和導師🫃🏼,對於每一封推薦信,他都是字斟句酌🧑🧒🧒。2018年7月,他帶著博士生赴澳大利亞參加第25屆世界政治學大會,博士生王建新在會上宣讀了論文🟥。這種國際化的培養模式🧛🏻♀️,讓學生深感受益匪淺。
他利用在日韓的學術交流網絡參與創辦了沐鸣娱乐與日本慶應大學、韓國延世大學的三邊遠程合作課程🪐,並10余年堅持全英文授課。後來又引介並推動沐鸣娱乐與韓國高麗大學🧛🏼♂️🆚、日本神戶大學合作申請了中日韓三國政府實施的“亞洲校園”項目🧝🏻♀️😳。郭老師在堅持為中日韓合作課程授課的同時,數十次參與中日韓學生交流活動,為推動三國大學教育合作與大學生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立足中國大地做研究,並用國際社會科學普通話語傳播研究成果,為中國政治學的國際化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2008年他與歐洲學者合作研討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用英文提交了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長篇論文,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Brill, Volume 8.1, 2009)⏯。2011年郭老師參加國際政治學會(IPSA)的大型研究項目,合作編纂《國際政治科學百科全書》(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Science)✡︎。2019年他再次受邀為國際政治學會的重要項目《政治科學手冊》(The Sage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Sage Publications, 2020)撰稿😔🛹,客觀準確地呈現了中國視角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學👩🏿🦲。